来源:搜狐数码
2023年已经过半,手机行业消费端的需求疲软仍在持续。今年上半年,手机厂商们纷纷“踩下刹车”,新品推出节奏有所放缓。南都湾财社统计发现,在中国手机市场排名靠前的厂商中,除了未发售新机的苹果,小米(含Redmi)、荣耀、OPPO(含一加)、vivo(含iQOO)在今年上半年共发布了34款手机(标准版与pro版分开计数),而去年同期是47款,新机发布数量同比跌幅达到28%。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都湾财社记者查询去年以来手机行业相关研报发现,去年四季度至今年初,曾有不少机构研报认为今年智能手机市场基本盘或逐步企稳回升。然而从当前一些权威机构的数据来看,这些向好预期至少在上半年还无法兑现。面对下半年竞争加剧的格局,中国智能手机产品的竞争逻辑将出现哪些变化,手机大厂的竞争局面是否会延续?手机厂商该如何打破“挤牙膏式”创新?中小企业又该如何寻找发展新机遇?
特征
创新点同质化,厂商侧重影像竞争
2023上半年,厂商们在自家旗舰机型上的创新力度不足,“挤牙膏式”微创新、创新点同质化仍是关键词。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中国市场头部安卓厂商上半年部分旗舰直板机型看到,相比上一代,除了常规旗舰配置升级,国产智能手机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影像赛道。
在影像赛道,创新需要硬件和软件的共同提升。在前两年陆续官宣与相机企业达成合作后,小米、OPPO、vivo三家发布的直板旗舰机型中或在硬件上搭载了合作企业的镜头,或在软件上采用了合作企业的移动影像系统,成为厂商为数不多的宣传点。
为了提升影像能力,备受关注的自研芯片也曾是厂商的创新重点,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许多厂商似乎已不再执着更新迭代自研芯片。
今年5月,OPPO旗下芯片设计公司哲库(ZEKU)突然宣布关停,给手机公司下场自研芯片泼了一盆冷水。解散之前,哲库已有两大中心顺利推出成品,包括已经成熟搭载在OPPO高端系列Find X5、X6机型上的NPU芯片“马里亚纳X”,以及用在耳机等IoT产品的蓝牙音频芯片“马里亚纳Y”。哲库的折戟,一方面透露出在巨大的“吞金兽”芯片投资面前,当面临着可能的、高昂的沉没成本等风险,手机厂商不得不选择“壮士断腕”,及时割舍。
自研芯片不再唱主角,未来手机影像竞争的格局或也将发生变化。不过,手机厂商们如此执着地竞争影像,究竟能否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以小米13Ultra为例,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表示,在618大促期间,其销售情况确实高于预期,可以看出消费者对特色影像创新有一定需求。但整体而言,影像发展也进入瓶颈期。“硬件在业界主流的1英寸大底主摄的感光器基本到头,更多需要各家厂商在算法和软件上的不断提升,而这些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并不会成为主要换机动力。”
数读
荣耀、小米跌幅最大,华为重回前五
南都湾财社梳理各大机构数据看到,上半年中国市场排名前五的厂商出货量和销量均同比下跌,其中荣耀、小米的降幅最大。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2023年一季度数据显示,荣耀出货量970万部,市场份额14%排名第四,相比去年同期同比下滑35%,降幅远超排名中的其他品牌;国际数据公司IDC在7月2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二季度荣耀的市场份额为16.4%,同比下降17.9%,降幅再次超过了排名中的其他品牌。
Canalys分析师朱嘉弢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荣耀市场份额降幅较大,与出货节奏调整、全年规划、发售新品数量等多因素相关,目前来看主要是中低端市场收缩幅度较大。今年上半年,各厂商纷纷调整了出货节奏和全年规划,适应中国大陆市场大盘体量“新常态”,出货规划趋于理性和保守,与渠道商合作共同将库存水位控制在健康合理范围内成为优先事项。
与荣耀类似,Canalys数据显示小米一季度出货量850万部,下滑至第五,同比降幅达20%;IDC数据显示,小米二季度市场份额为13.1%,降幅达17.5%,均为排名中降幅第二大的厂商。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半年各家数据纷纷下跌,但随着新品发布节奏逐渐正常,华为手机的出货量正在恢复,二季度同比增幅最大。IDC数据显示,华为上半年市场份额未13.0%,与小米并列第五,同比增幅76.1%。IDC表示,虽然依然受到外部限制,但华为上半年凭借新品P60系列和折叠屏Mate X3系列,在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上保持第二位。这也意味着,在其他厂商还未能完全瓜分华为空出的市场份额之际,华为已经开始重拾丢失的份额。
形势
手机销量下滑,价格仍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各厂商虽然创新力度不足,利润也未提升,但智能手机产品的价格却在持续上涨。
以有财报数据参考的小米为例,去年小米智能手机平均销售单价(ASP)突破新高,ASP达1111元,其中Q4中国大陆地区小米智能手机ASP同比增长超过14%。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分析,手机价格上涨一方面是因为部分配件价格上涨,且供应渠道单一,市场处于寡头垄断状态;另一方面,许多智能手机厂商采取高端定位,也是手机价格攀升的原因。
不过,在盘和林看来,手机厂商在需求萎靡的情形下仍然坚持高端化路线不合时宜。“很多智能手机错误地采取了高端定位,在手机销量下滑的当口,反而想用高端化来提高产品溢价。”盘和林表示,下半年手机供应商和品牌商可能会探索与AI、VR或者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结合,但这些领域是拥挤赛道,或者缺乏应用生态,建议智能手机厂商走技术路线,比如芯片和操作系统方向上努力。
从上半年的销售数据中也可窥见,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的手机似乎并不买账,消费降级渐成趋势。Counterpoint Research一季度报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整体下滑5%,但150美元(约1074元人民币)以下的入门级手机,销量却同比大增22%,市场份额12%。
郭天翔认为,出现这一情况背后的原因是受经济环境和消费心理变化的影响,中端及以下消费者预算减少。而供应链价格下降,使得厂商成本下降,因此厂商陆续推出更多性价比高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所以低端市场出现回升。
展望
以技术创新,建立新领域壁垒
在上游存储器厂商处在高库存、业绩承压的环境下,去年以来供应链降价的浪潮也让手机配置受益。上半年上游元器件和半导体市场尚在库存消化周期,整机厂商在配置上可选择空间更大。综合上半年手机发售情况,手机大内存的普及成为趋势。
在郭天翔看来,大存储并不是用户产生的新需求,而是今年上半年存储价格下降,厂商在无其他创新技术下,才选择推广大存储。同时他表示,要考虑大存储的普及会不会是一把“双刃剑”,是否会导致换机周期进一步拉大。
展望下半年,郭天翔表示,预计要到今年Q4手机市场才有望出现反弹。此外,中小手机厂商的生存压力依然较大。“为了生存,一种是提升自身产品力或精准聚焦小众人群,其次是在一些大厂难以覆盖的市场,如超低端市场,还是有一定市场空间。”
盘和林也认为,下半年市场依然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他建议,手机厂商及产业链企业应以技术主导业务转型,以技术创新来建立新领域壁垒,建立竞争优势。他同时表示,要利用在手机制造领域形成的优势能力,比如UI系统优化的能力,结合应用生态来跨领域打造产品。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 实习生 郑航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