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
【中国动画新百年】
中国动画的发展之路,就是一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与养分,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道路。如今,中国动画已走过百年,在一代代动画人的接续努力下,中国动画逐渐摸索出以中国文化为灵感源泉,以中国元素为设计风格、以中国精神为实质内涵的发展之路。
【资料图】
回望百年历程,中国动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取材于中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并体现中国古典美学。如中国首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中国首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中国首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中国首部绘本动画电影《向着明亮那方》,以及近年好评如潮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中国奇谭》等,都符合这一特点。
可以说,中国动画走过来、走下去,均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挖掘我们自身的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以自信之姿走向世界。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动画尤其要坚守文化自信,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灵感源泉,在吸收海外作品优点的同时,切忌一味效仿,否则只会在同质化中泯然于众,失去竞争力与影响力。
其实,早在1955年,特伟导演在创作《骄傲的将军》时,就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近几年,《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中国奇谭》以及时下热映的《长安三万里》等优秀国产动画,之所以取得良好的口碑甚至传播海外,就是因为它们深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坚持文化自信,弘扬民族风格,既是中国动画曾获世界瞩目的秘诀,也是当代中国动画继续迈上新台阶的路径。
善于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二创”
从《大闹天宫》到《西游记》,从《大圣归来》到《西行纪》,孙悟空的形象一直活跃在国产动画的舞台,且从未让观众审美疲劳。原因就在于,对“悟空”这一文化符号,不同的创作者都有自己的思考,他们不拘泥于原本原著原故事,而是对悟空的经历进行了创造性解读,对他的故事进行了创新性演绎,但又都未偏离齐天大圣勇于抗争、永不言败、机智聪颖的精神内核。创作者在努力寻求“传统演绎”与“当代叙述”的契合点,并用新形式、新技术对传统形象进行包装,从而向观众呈现一个“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的大圣形象,让人们在惊喜、感动之余爱上他。
可以说,一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二创”,就是一次对当代观众文化自信地巩固、民族自豪地唤醒。
透过故事看文化,透过文化看自己
媒介融合与视听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动画创作者应认真思考,如何在创作时让传统艺术形态“活”在当代,找到传统艺术同当代人审美范式与心理需求间契合的切口,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观众心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唤起其对自身的思悟。
当下热播的《长安三万里》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片中,初入社会的李白意气风发,放出“如此盛世,当为大鹏”的豪言。可入长安后,他却因锋芒毕露备受排挤,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便匆匆离场。历经11载漫游生活,他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算是自勉。安史之乱爆发,他因加入过叛军被流浪夜郎,所幸途中遇朝廷大赦。此时,饱经风霜的李白写下“轻舟已过万重山”,终与曾经的自己和解。
看《长安三万里》,青年被大唐盛景、诗词华美感动,中年因世事无常、仍需求索而感叹,老年念山海自有归期而感慨。一部优秀动画,能让观众透过文化与故事看到自己。就像某位网友留言:“有人看故事,有人照镜子”。
如今,站在新百年起点上,中国动画的创新与发展,仍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不过,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尘封的历史、静止的符号、固有的模块,创作者唯以创新思维、时代观照、真情实感为抓手,才能赋予其新活力。
于《长安三万里》《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优秀动画而言,虽以“人”“妖”“仙”为主角,但它悟前人之所悟、言古人之未言,赋予古典文化新时代语境,撷取现实场景中的记忆碎片,讲述故事,触动心弦、激发共鸣,为观众营造出“穿越古今,我身其中”的参与感、真实感,也为中国动画迈上新台阶树立了典范。
(光明网 董大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