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一种人格教育|读+

首页>焦点 > 正文
2023-07-11 08:21:39

来源:长江日报

《孩子的第一堂美育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周星 主编

水利水电出版社

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目的是什么?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美育与德育的关系究竟怎么样,如何在艺术基础教育中贯彻“立德树人”?前不久,长江日报《读+》周刊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周星教授,他也是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会长,艺术教育、美育是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连续组织《城南旧事》纪念活动

从6月底到7月初,周星连续发起了两场《城南旧事》上映40周年纪念活动。一次是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河北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城南旧事》上映四十周年纪念观影活动暨中国化电影传统继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一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渤海大学、辽宁大学马可·穆勒电影艺术研究院、辽宁省电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审美与向善:戏剧影视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七季第11讲(总第142讲)。

《城南旧事》1983年上映后,国内外好评如潮,被誉为“散文电影”精品,荣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乐奖,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南斯拉夫第十四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厄瓜多尔第十届基多城国际电影节赤道奖等。不仅如此,2022年,《城南旧事》与《风云儿女》《上甘岭》《永不消逝的电波》《高山下的花环》等一起成为“百年百部优秀电影作品”,获得“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

周星教授认为,《城南旧事》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鼎盛时期的一种诗意文化,是体现中国人审美感知的影像作品。在人工智能时代继续探讨《城南旧事》,意味深长,“《城南旧事》上映四十年之际,我们可以在这四十年的历史中看到中国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对2035年的电影强国建设目标有着全新的意义”。以《城南旧事》作为一个标本,实际上是在呼唤人们无论世界怎样变化,关乎人的精神灵魂感受的艺术审美是永远存在的;《城南旧事》表达的人间情感,是弥足珍贵的;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真正发扬“中国化电影”的传统,不能没有这种情感的力量。

另一方面,美育是对现实社会全方位审美感受的教育。当人们习惯性地把美育限制在音乐、美术等领域,或者扩展到戏剧、舞蹈等领域,忽略书法、文学、影视等领域时,美育便失之偏颇。实际上,美育只有契合当下媒介传播的影响力,才能切中时代主题。2021年,建党百年大型影视作品在互联网上被大众传播,尤其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传播使得人人皆知。人们从《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优秀的电视剧以及《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等重要的电影作品中感知生活,看到了时代的巨大变化。以前存在于文字里的历史人物形象,通过影像传播后,重新唤起人们的记忆,令人耳目一新。周星认为,影视研究已成为“显学”,但若只从研究者的角度看待,显然忽视了现代社会影像审美素养的培养。在图像年代,对青少年的影像审美教育尤为重要。

周星深爱《城南旧事》,还有一个小小的个人原因。1982年,他和他的同学们在《城南旧事》拍摄期间当了一回“群众演员”,一天的报酬是5元钱。最后,周星的画面被剪掉了,但是他的同学们留在了电影里。

“杨百翰舞蹈”给他带来震撼

2002年,周星到美国杨百翰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术交流,对方的培训舞蹈课把他惊呆了——出来一群学生,“黑的、白的、胖的、瘦的、矮的、高的,什么样的都有,这叫舞蹈专业吗?”

周星当然知道国内的舞蹈课是怎么上的:精雕细琢选“苗子”,体型整齐划一,讲究“三长一小”,腿、颈、手要合乎比例,如果要上舞蹈学院,有时候还要把考生父母找来,看看父母的身高体型。

杨百翰大学的舞蹈课打破了周星内心中“美的定律”:“细细高高1米7标准身材的女孩当然是美的,可是在杨百翰大学我发现了另一种美,高矮胖瘦的学生出来,他们脸上洋溢的热情,他们敢于表现的舞姿,一开始好可笑,最后你突然感动,我们跟他一起学,突然觉得这才是艺术的精髓,是每个个体的美,他有创造,他回到家里他会很满足,家长更不会挑剔说你长这么丑,你长这么黑,你长这么矮,你长这么瘦……”

在杨百翰,周星意识到了“有教无类”——舞蹈课不是要培养一个赏心悦目的对象,而是让大家都能接受舞蹈,这些高矮胖瘦各不同的学生学了舞蹈表现出来的内心柔韧性、丰富性,有时候会令他觉得,比看一群身材苗条的芭蕾舞演员更有美感。

周星还给记者讲述了另一个中外高校艺术交流案例:我们这边是一所著名高校,从各个院系抽选了一些专业的艺术特长生,组成的团队看着就很棒,都是俊男美女;对方的团队却一点都不起眼,看起来似乎很随意。可是一表演,对方的艺术水准非常高、非常精彩。不仅如此,对方有学物理的、有学计算机的、还有学财会的,都是顶尖学府各个专业的高材生,但是他们在艺术上的素养,完全不亚于我们艺术专业的学生,甚至比我们更棒。

“这就是素养,所以我们说,美育最终培养的是人,从技巧入手,告诉他美的内涵、美的知识,最终人人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美的形态。”周星说,在美育方面,我们的教材、政策等等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沿,但是很多理念性的东西,我们还需要发力追赶,这可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访谈】

美育培养的人不一定是艺术家,但一定热爱生活

读+:无论是美育,还是艺术教育,最终是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周星: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触发和丰富人内心的审美感知,将外在知识教育与内在情感触发相结合,不分年龄、不分阶层的一种循序渐进、螺旋滋长的精神活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从国家层面倡导和动员美育工作。这个《意见》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坚持面向全体,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这就触碰到一个核心观点,厘清了一些理论难题,即审美教育是一种与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高尚趣味、审美价值观密切联系的人格教育,这就需要以德育人,以美化人。美育是实现“以德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德育构成亲密的关系,和“立德树人”构成必不可少的基础需要。

有时候大家有意无意地将“美育”略等于或者几乎等同于艺术教育。两者之间有相互交叉,但未必完全等同。审美教育不仅局限于艺术教育,更多的是对于自然的感受,对生活美的感受。有些人觉得美育就是唱歌拉琴画画,这种看法起码是不够全面的,无形中会导致人们以为美育仅仅是艺术技巧的学习与艺术技能的掌握,混淆美育概念的深层内涵。单纯的艺术技巧的学习,绝不是美育。艺术教育可以让人懂得艺术的一些技巧,比如光影、肢体、旋律、节奏等等,但是如果把艺术教育简单当成艺术知识的传授,就忽略了审美本身是对美好世界与情感需要的本能性投射,本质上忽略了美育的激发。这种激发带有一种内在的精神情感性的促发与升华,是伴随人类从幼到长、浑融自然的感知过程。事实上,许多人虽没有接受知识体系的审美教育,但他们端庄有礼、道德高尚,从内至外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我们并不否认艺术教育是美育最重要的途径,但是美育并没有这么简单。

举个例子,你学习美术,学习中国画。老师让你画一幅“独钓寒江雪”的画作,你需要去了解当时诗人的背景,时代的背景,诗人的心境等等。这样对美的感知,就从单纯的绘画技巧,上升到艺术高层次的审美感受上。这就融合了艺术、语文、历史等学科知识,所以我说美育应该是学科融合的产物。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艺术教育这种手段,达到对美的深层次的感知,从而引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我想,这是这个世界发展所需要的。

新时代的美育并非以知识体系作为教学目标,而是一种塑造全人、完人,与自身修炼相结合的浑融审美互动。这种美育可能是做人的道德教育,也可能是人的行为举止与社会法律、公序良俗相结合,即“以德育人”的美育标准。

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是艺术家,但是我们不能容忍人们对于艺术的漠视。人人应该知晓艺术,热爱艺术,知晓和热爱艺术里头的善的、美的、道德高尚的东西,能够理解和平美好的人性。当一个人接受过真正系统的美育之后,他不一定会成为艺术家,但是他一定会成为一个热爱生活、有自信的人。

对于中国从事美育和艺术教育的人们而言,坚守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体现人性意识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体育老师教艺术”,有时候也有好处

读+:您带领团队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研究》,历时三年,走访了很多地区,进行了大量调研,能否讲几个给您留下较深印象的走访调研中的故事?

周星:我们在调研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艺术师资不足,特别是艺术课中的影视课。影视是“时代的显学”,可是在中小学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很少。很多是音乐老师、美术老师来教艺术,政治老师教影视,语文老师教影视,乃至体育老师教影视。我们去香格里拉支教,讲艺术课、给老师做培训,海拔3000米的地方,呼啦啦来了一堆体育老师、政治老师、语文老师,我觉得也挺好。这样大家可以多学一点,语文老师可以讲影评,政治老师可以讲影像或者艺术歌曲里的家国主题,比如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还有我们中国的油画《父亲》。

一方面师资不足,另一方面,艺术课也常常被“侵占”。艺术老师们给我们讲了很多这方面的案例:校长、教导主任过来说,某某老师,这堂课是你的艺术课时间,不过现在我们要开始进入考试阶段了,因此挪给语文,但是你填表的时候一定要说艺术课上了。艺术老师们苦笑着对我说,周教授,我于心不忍,学生喜欢艺术课,我心也不甘,我想教这堂课,但是校长说的我能不接受吗?这种案例相当多。

尽管有困难,我们还是要继续推动中小学艺术教育。由国家出钱举办的艺术教育就像“国有大超市”,是普惠性的,可以让每个家庭只用较少的投入就能接触、参与进来,让每个学生受到基本的艺术熏陶;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家长和学生还有进一步的需求,就可以投入更多,去购买更加个性化、更加深层的服务,那就像“精品店”。

艺术教育课程,需要进入中考、高考吗

读+:有一种说法,艺术课程要进入中考甚至高考,您怎么看?

周星:艺术课有可能在中考占一定比例,因为艺术已经成为人们某种程度上的有意识地追求,因此顺理成章地要成为督促孩子学习的一种考核形式。这是一个趋势,但是它的考核和考察方式可能会是比较灵活的,也可能借鉴学分制等等,把平时的参观、赏析活动和卷面的考核结合起来。

应该说,考和不考毕竟不一样。有了考试,功利性的指挥棒就有了,艺术课的地位就提高了,编制可以增加了,给予艺术课的时间也会多起来。有些老师对此比较欢迎,认为美育有了刚性保障。但是如果是简单考知识,家长可能会反对,觉得增加了负担;增加素养大家是欢迎的,增负是大家都不愿意的。

另一方面,美育并非依靠简单的刚性强制与功利性支持就能开展。如果将美育观念引领至功利鼓励的刚性层面,那美育无法落到“以德育人”与“以美化人”的实处。

美育原本是一种精神需求,是一种潜移默化地融入人行为举止中的美妙东西,千万不能让美育沾染急功近利、歇斯底里的气息。

主张艺术教育进高考,这个立足点是错的,是把艺术当成一个功利性考试的对象,仅仅把艺术当成了需要靠外力来强化学习的对象,这和中国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之后对艺术的内心需求是相反的。艺术不应该以高考考试来衡量,艺术是人人该具有的审美素养,理论上来说,人人都应该接受艺术审美的熏陶,他不是为考试而追求艺术,也不是去为分数线降低而走艺术独木桥。

前不久有一位女演员念错了一个字,她表演很出色、很厉害,但是她发言的时候把“忏悔”说成了“千悔”。没办法,过去艺考生基本都是文化极差,现在已经比过去好多了。

天赋异禀的人当然存在,还是会给这些真正的好苗子一线机会,保留一点特殊通道。但是为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而开的“艺考之门”会越来越窄。甚至我们说一句“极而言之”的话,将来有一天中国的大学不会再招“艺术生”。

在若干年后,学校的艺术团体里都是喜欢艺术的“学霸”,到了这个阶段,人人都可以出来唱唱歌、跳跳舞、拉拉琴、画几笔画,这个时候,你说还用艺术课程进高考吗?

短期达不到这个目标,但这是我们的理想。

读+:暑假这两个月,家长带着小孩多去看几场电影,是不是也算提高艺术素养?

周星:视觉艺术走向电子时代、图像时代,这是一个趋势,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影视或者图像是一个时代的显学。孩子接触影像是必要的,怎么把关、怎么选择取决于“大人”。这就需要包括我们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在内的各种组织、机构、主流媒体来共同努力。

多看一点影视很简单,但是需要家长懂一些影视规律,知道哪些影视大家都说好,是可以看的。家长要有一些辨析力,有一些能够参考的对象,或者说能够很好的利用互联网,获取主流、权威、公认的审美标准和信息,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比较良好的局面。(长江日报记者李煦)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标签: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热讯制鞋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新华社电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截至12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这
2021-11-19 13:46:03
《中国证券报》17日刊发文章《备战2022 基金经理调仓换股布新局》。文章称,距离2021年结束仅剩一个多月,基金业绩分化明显。部分排名靠前
2021-11-19 13:46:03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
2021-11-19 13:45:58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题:从10月份市场供需积极变化看中国经济韧性新华社记者魏玉坤、丁乐读懂中国经济,一个直观的视角就是市场供需两端
2021-11-19 13:45:58
全国教育财务工作会议披露的消息称,2020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4 2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 206%,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
2021-11-19 13:45:48
如果你也热爱“种草”,前方高能预警!让你心心念念、“浏览”忘返的网络平台,可能早已成为一块块“韭菜地”。近日,据《半月谈》报道,有...
2021-11-19 13:45:48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规划》指出...
2021-11-19 13:45:40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2021年快递业务旺季正式拉开帷幕。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仅11月1日当日,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5 69
2021-11-19 13:45:40
人民网曼谷11月17日电 (记者赵益普)17日上午,中国援柬埔寨第七批200万剂科兴新冠疫苗抵达金边国际机场。当天,柬埔寨政府在机场举行了
2021-11-19 13:45:35
金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主体工程一角受访者供图依托清华大学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金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申请专利百余项,建立
2021-11-19 13:45:35
视觉中国供图42亿立方米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山西煤炭产量有望突破12亿吨,12月份山西外送电能力将超过900万千瓦,今冬明春煤层气产量将达4
2021-11-19 13:44:34
14省份相继发布202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今年以来,天津、新疆、内蒙古、陕西、西藏、山东、江西、山西、福建、四
2021-11-19 13:44:34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谢艺观)“一条路海角天涯,两颗心相依相伴,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
2021-11-19 13:44:31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对不具备授信条件的用户,商业银行可在依法合
2021-11-19 13:44:31
欧莱雅面膜陷优惠“年度最大”风波 涉及该事件集体投诉超6000人次美妆大牌双十一促销翻车?近日,因预售价格比双十一现货贵出66%,欧莱雅
2021-11-19 13:44:13
43 6%受访者会在工作两三年后考虑跳槽54 3%受访者认为跳槽对个人职业发展有利有弊如今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想对一份工作“从一而终”不太容易
2021-11-19 13:44:13
超八成受访青年表示如有机会愿意开展副业 规划能力最重要64 4%受访青年指出做副业跟风心态最要不得如今,“身兼数职”已成为年轻人当中的
2021-11-19 13:44:01
发展氢能正当其时【科学随笔】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制取,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储存、与多种能源便捷转换等优点
2021-11-19 13:44:01
“千杯不醉”的解酒“神药”能信吗?专家:网红“解酒药” 其实不算药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一直是国人饭桌上至关重要的存在。尽...
2021-11-19 13:43:57
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